中心概况      |      文件与研究      |      项目与博物馆      |      培训与教育      |      合作交流      |      国际、国外组织
 新闻图片

章节导航
相关链接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2010-12-10

  2010年11月24日至26日,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物局联合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承办,共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埃及、韩国等9个国家80多位水下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Ulrike Guerin、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小军、重庆市文物局局长汪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副院长柴晓明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上,单霁翔局长作了名为《从水下考古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发言,全面阐述了二十多年来我国从单一水下考古逐渐发展为全方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提出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工作目标和原则理念。他说,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起步以来,先后举办了五期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和一期出水文物保护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业务骨干,在阳江、宁波、青岛等地设立了一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专业博物馆,逐步摸索出原址保护、整体打捞等一系列先进的保护理念,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等方式,丰富和深化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国家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技术、人员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不断进步,工作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国家主导、地方支持、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优势日趋显现。“国家主导,以沿海海域为主,适当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此次国际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学术报告22篇。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2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分别就水下考古、出水文物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学术报告将于会后结集出版。与会者还实地考察了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部分外方专家还专程赴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调研,他们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原址建博物馆和整体搬迁的创新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中国的大胆实践为推动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针对当前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起草,并在闭幕式上一致通过发表了《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建议》,呼吁各国政府、社会各界采取能够实际行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相关人才;建议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提高全社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坚决制止盗捞、反对纯商业性打捞水下文物;同时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研究和完善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九日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建议最佳浏览状态1024x768以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    电话:(010)84636599  京ICP备05069028号
Powered by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