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      文件与研究      |      项目与博物馆      |      培训与教育      |      合作交流      |      国际、国外组织
 新闻图片

章节导航
相关链接


中国文化遗产代表团赴意大利、西班牙调研


  2013-02-05

  2012年12月6-15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闫亚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范伊然、馆员王晶,赴意大利、西班牙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本次调研结合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等中心工作需要,对两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等进行了全面考察。
  调研团重点拜访了位于罗马的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参观了其保护与科技实验室,并与该院水下考古中心同行进行了座谈。该院水下考古中心成立于1998年,目前有4名人员,从事诊断、摄影、考古、生物学方向,均可潜水工作,他们在水下考古项目中从事清洁尝试、诊断等样本式工作,为地方提供工作模式以供参照。其业务范围有:为海洋部和地区海洋局提供与水下考古文物的打捞、保护、修复相关的建议和科学技术援助;组织相关活动,并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学校的教学或国家及地方科研人员的培训;同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对水下因素对文物损坏的影响,及如何防止并抑制文物的进一步损坏进行系统研究;同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调查,制定有关水下考古文物打捞、保护和修复的具体技术标准,并进行初步实验;建立实验基地,在实验阶段对技术给予验证,使其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目前,该中心正在试图建立水下文化遗产风险地图,预计将覆盖意大利数百处水下文化遗产,并开始研究可在水下使用的文物保护设施。
  意大利同行向中国代表团展示了出水木质、皮革、金属文物的修复样品,展示了能够减少出水木制文物对PEG试剂吸收量及修复时间的压力仪器,并引导中国学者参观了出土文物、石质文物、金质文物、壁画、油画等修复实验室。


意大利学者展示压力容器的使用


与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人员座谈

  1986年,意大利文化遗产部成立了水下考古技术服务中心。1998年更名为水下考古技术服务处。2009年该处被撤销。2012年9月,文物保护总局又开始运作水下考古的技术团队,包括按照大区建立水下考古文物监管小组及本中心,建立水下考古文物馆,负责文物记录、涉海与地下水工程的文物保护检查与建议、为项目制定文物保护与研究方案,建立西西里大区海洋文物馆,进行Archeomar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项目,该项目涵盖4个大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公开发表和未发表的信息,建立初步的数据库,于2006年1月结束,第二阶段通过海上调查对地点进行检测,于2011年3月开始,第三阶段对数据结果进行分类和评估。第四阶段公布结果。
  意大利学者向中国代表团介绍了Baia水下考古公园、Capri、Anellidi、Taranto、Viterbo、Trapani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展示情况,这些水下遗址均以原址保护、公众共享为原则,由宪兵队监控这些水下遗址,有的在附近建有博物馆展示水下文物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遗产。此外,意大利学者还详细展示了水下生物对文物的破坏原理与情况。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人员向调研团展示Baia水下考古公园情况


显微镜照片展示了水下生物对木质文物纤维的破坏


水下生物对石质文物破坏的扫描图与分析


某海洋生物的全球分布图,在意大利与中国均有分布

  此外,调研团走访了米兰历史城区,佛罗伦萨历史城区的文物古迹与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对欧洲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形成重大影响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化遗产,并考察了意大利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原则、标准与方法。
  调研团在西班牙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托莱多,这里是西班牙建都马德里前的旧都,兼有欧洲、近东的历史文化因素,我国目前面对着与当时的托莱多一样的城市发展与人口膨胀问题,西班牙对首都城市的处理思路与方法值得我国思考与借鉴。
  调研团此次出访就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业务工作与国外机构与专家进行了沟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加深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原则与方法的认知,收获很大。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建议最佳浏览状态1024x768以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    电话:(010)84636599  京ICP备05069028号
Powered by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