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首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在厦门大学顺利结束。来自全国的2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建发等领导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并讲话。 此次培训班分理论学习和实地走访调查,为期15天。培训班邀请了15位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分别讲授了《水下考古调查发掘技术概论》、《中国古代港口与海外贸易》、《中国古代航海简史》、《中国古代外销陶瓷概论》、《中国古船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海洋文化遗产调研概论》、《意大利水下遗产保护》、《海洋出水陶瓷的病害分析及脱盐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等课程,使学员们学习掌握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为今后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打下了基础。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受邀考察参观了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该所所长余兴光亲自为学员们介绍了海洋三所工作情况及在开展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中发现的沉船基本情况。 学员们赴厦门、漳州、泉州、福州等地实地走访调查,先后进行了厦门市厦港船坞、海神信仰、阴宫庙宇、船家人文调查、胡里山炮台与厦门海防史迹调查;漳州市平和漳州窑明清外销瓷窑址、南炮台海防史迹调查;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宋代古沉船陈列馆、古代港市遗迹调查、阿拉伯海商史迹调查、民间海洋文化调查、惠安崇武明代海防所城遗址调查;福州市明代琉球史迹调查、闽安马尾海防史迹调查、连江定海民间造船工艺等调查。调查涵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多个方面,通过对海防、船坞、港市、窑址等遗迹的走访调查,对海外交通史、外销瓷、古船与造船工艺、海外贸易品等海洋文化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阶段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增强了从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心。  培训班开班仪式 .jpg) 培训班授课  培训班现场考察  学员参观  学员实地调查  现场授课 拟稿人:代攀 核稿人:范伊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