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      文件与研究      |      项目与博物馆      |      培训与教育      |      合作交流      |      国际、国外组织
 新闻图片

章节导航
相关链接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工作船


  2011-05-09

  2010年8月以来,根据国家文物局第36次局长办公会相关要求,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青岛基地有关同志重点走访、调研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华航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单位。重点就造船工作步骤及经费、船的功能需求及具体专业技术指标、船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养护及经费等进行调研,并组织业内及相关方面专家研讨。
  一、专业工作船功能及管理分析
  (一)专业工作船为行业内第一艘专业工作船只,其设计建造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一种是将该船定位于无限航区的水下文化遗产科学考察船,要具备在远海开展工作的续航能力及保障条件。总吨位至少要达到1000吨;另一种是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以近海为主,兼顾远海和内水”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立足现实,定位于以满足近岸调查发掘的300—500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专业工作船。
  (二)专业工作船应侧重承担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普查、专项调查、重点调查等)等工作任务,兼具开展水下考古试掘、短期小规模发掘能力,具备较为精确的定位能力。
  (三)专业工作船的性质为工作母船。应设置专业设备存放室、出水文物存放室、文物整理室、现场保护处理实验室、会议室、监控室、专用机房、高压氧舱等相关功能区,同时要满足工作人员生活、医疗及紧急救援需求。考虑到水深、暗礁、洋流等因素,需配备工作子船或平台承担具体水下作业任务(如进入礁盘、近岸等浅水区工作)。
  (四)1000吨级的无限航区专业工作船载员应满足30-40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同时在船连续工作40天的标准;300-500吨近海工作船只要满足25名左右专业人员同时在船工作即可。
  (五)专业工作船上需配备多波束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相关设备。建议多采用便携式设备,具体配置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调整,并预留升级空间以便新设备的安装使用。
  (六)创新管理模式,通常做法主要是委托中介机构或有关单位代管和自行组建船舶大队管理等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根据国家船舶建造和管理有关规定,在专业工作船的设计阶段即应明确船长、大副、轮机长等关键人员并落实编制。同时,统筹考虑、解决船舶码头停靠、维护修缮及经费来源等相关事宜。
  二、专业工作船建造工作步骤及经费需求
  (一)专业工作船设计建造主要步骤
  专业工作船从立项、设计建造到交付使用的工作周期一般为3—4年,主要步骤如下:
  1、调研、论证,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聘请船舶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与经费概算;
  3、申请项目立项;
  4、项目法人单位设置项目实施机构,负责组织开展项目设计、建造和设备招投标、检查、验收等工作;
  5、项目设计、建造、监理招标;
  6、中标设计单位开展专业工作船详细设计;
  7、船舶设计图纸送中国船级社审图中心审批;
  8、中标建造单位在设计单位和项目法人单位的配合下进行设备招标,根据通过审批的船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并进行船舶建造;
  9、进行试航和海试后交付使用。
  (二)专业工作船建造经费及管理养护经费
  专业工作船的建造经费与功能要求密切相关,船舶形式、工作模式和经费需求会因功能定位的改变而改变。据船舶专业机构专家介绍,在当前的船舶市场行情下,1亿元人民币可建造一艘装备较为精良的、能够满足近海调查、试掘和小规模发掘的300-500吨级的专业船只;管理养护经费的需求,则与管理体制、船舶大小紧密相联。(仅供参考,严禁转载)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建议最佳浏览状态1024x768以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    电话:(010)84636599  京ICP备05069028号
Powered by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