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      文件与研究      |      项目与博物馆      |      培训与教育      |      合作交流      |      国际、国外组织
 新闻图片

章节导航
相关链接


2012年青岛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取得新进展


  2013-02-05

  2012年9月12日至9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联合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青岛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胶州湾海域的水下考古调查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域视角调查方法的尝试,也是此次调查工作的重点。


胶州湾探测位置及遗存分布图

  此次调查工作主要采取了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尝试以区域视角开展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调查主要采用物理探测扫描(如采用多波束声纳、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分析青岛海域“一战”时期的已有调查资料、文献资料、水文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水下遗存可能相对丰富集中的胶州湾湾口海域作为重点目标区域开展系统探测调查。


项目技术路线图

  胶州湾古称少海(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又称幼海、小海,清代及以后则称胶湾、胶州澳、胶澳(1898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近代称胶州湾。此片海域在历史上颇具重要性,《胶澳志》载 “上可蔽登莱,下可控江浙,盖形胜必争之地”、“西国兵船测量中国海岸,无处不达。每艳称胶州湾为屯船第一善埠”,英国哈•麦金德称之为“历史的地理枢纽”。显然,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角度考虑,其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这也使胶州湾青岛港兼有军港与商港的性质。
  在此次调查中,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工作环境,设计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共物理探测面积近24平方公里,发现遗存线索3处,编号为胶州湾1、2、3号。三处遗存位置相对较近,所处海底环境情况基本一致。分析解读胶州湾海域3处水下遗存的物理探测数据和图像信息,其为沉船的可能性极大。综合船体形态及文献资料等各方面信息,初步推测极有可能为近代沉没的军舰。


物探设备入水

  胶州湾海域沉船遗存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青岛近代史研究的资料,也丰富了水下考古沉船遗存的类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此次水下考古工作采用的区域系统调查的做法和对近现代军舰这一沉船遗存进行调查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建议最佳浏览状态1024x768以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    电话:(010)84636599  京ICP备05069028号
Powered by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