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会在京召开


  2021-04-02

  在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和支持下,3月21日至28日,我院在京组织召开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会。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工作会议,并就标准编制工作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顾玉才副局长首先对支持这项工作的各单位和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并对标准编制阶段性工作表示肯定。他强调,当前文物事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渐突出。一是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高;二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人才培养与使用供需不平衡。开展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重要环节。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顾玉才副局长对标准编写工作环节、标准应用问题及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来自故宫博物院李永革、敦煌研究院汪万福、中国丝绸博物馆汪自强3位专家代表发言。专家充分肯定我院前期完成的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标准编制工作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积极影响、标准编制的准确性要求、后续意见征求及编制成果优化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2家单位,70余名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专家和技能标准编写专家共同组成标准编写组。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结合行业实际,编写组划分为纸张书画、陶瓷器、纺织品、竹木漆器、土遗址、壁画彩塑、金属、石质、木作、石作、泥瓦作、彩画作和油饰作13项文物修复师编写小组,每组设定组长和执笔人。会议通过预备会、启动会、交流会、汇报会、评审会、统稿会等形式,有序推进标准编制工作,保证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人社部颁布职业技能标准以来体量最大、职业方向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项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推动文物修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有序开展,有助于提升文物人才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改善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文物局人事司、文物保护与考古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工作会。


顾玉才副局长与编写组专家交流标准编制工作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文物保护处姚丞处长、人事司专家与培训处周君生处长与编写组专家座谈


各编写组工作场景


评审会现场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