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特大暴雨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启动


  2021-09-15

  2021年7月17日到7月20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等10地市出现特大暴雨。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指示,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开展河南省2021年特大暴雨灾害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2021年9月13日上午,工作启动会在郑州市中州国际饭店召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文物保护处姚丞处长,河南省文物局田凯局长,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杨振威院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云飞副院长和文物保护工程所丁燕副所长,以及调查评估专项工作团队30余位成员参会。会议由河南省文物局贾连敏副局长主持。
  河南省文物局保护与考古处张慧明处长首先简要介绍了文物受灾基本情况,初步排查进展,已经开展的抢救工作,以及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后续工作计划。
  丁燕副所长讲解了调查评估工作方案。基于“720特大暴雨”降水分布和文物受损情况,她从项目背景、前期准备、工作安排、进度计划等方面介绍专项工作安排。本次调查评估将遵循系统全面、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等原则,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组织具有古建筑修缮、近现代建筑保护、古遗址与古墓葬保护、壁画彩绘保护、考古历史等研究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分类分组开展河南全省七大片区的受灾文物调研。
  乔云飞副院长向坚守岗位的河南省文物工作者致敬。在暴雨灾害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河南省文物局组织各市、县(区)文博单位采取了果断的应急措施,为受灾文物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发挥了示范作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展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并形成调研报告,旨在为河南省灾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的历史可视为“浓缩的中国历史”。此次受灾地区,是文物资源的富集区,历史的厚重感和灾后的沉重感并存。乔云飞副院长指出,本次工作事关文物安全的红线和底线,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他要求参与人员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怀着敬畏心和使命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客观中立,既要注意到显性的灾害破坏和影响,也要注意到潜在的、有劣化趋势的文物病害现象,工作中兼顾灾害调查记录和致灾成因分析研究。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意识要贯穿工作全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相信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组织和河南省同仁的大力配合下,本项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一如既往地支持河南省的文物工作。
  田凯局长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文化和旅游部李群副部长第一时间关注河南省文物受灾情况并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也对灾后文物保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河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华夏文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720特大暴雨”的灾前通知、灾中部署和灾后调查等,充分体现了河南省文物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田凯局长要求省内相关片区文物部门和参与工作的同志,必须高度重视本次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妥善安排,做好配合与服务工作,全力推进本项工作安全、顺利、高效开展。
  姚丞处长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各级领导对河南省灾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要求。国家文物局高度关注河南省文物受灾情况,紧急拨付一定资金用于灾后文物工作。姚丞处长指出,水灾中大部分国保、省保受损程度较轻,反映了河南省各级文物部门应对迅速、高度负责以及卓有成效的日常保养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本次灾后文物保护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落实,抽调精兵强将并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承担起重大任务。姚丞处长高度肯定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调查评估团队态度上必须认真对待,行动上精心组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分类调查,加强针对性,把握好时间节点,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的多项具体工作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强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体系建设,争取要纳入到灾后社会经济重建规划和应急管理工作之中,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最后,姚丞处长宣布河南省2021年特大暴雨灾害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启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