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为加快推进应县木塔危险性研究和提出科学可行修复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应县木塔保护项目专家咨询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副院长许言、乔云飞、教授级高工张之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馆员韩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关建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姜笑梅和周海宾、清华大学教授刘畅和丛鹏、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任毅敏(线上)、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铁英(线上)、重庆大学教授杨庆山(线上)以及项目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专家们集中听取了应县木塔研究工作阶段性成果,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首席专家、总结构师葛家琪(线上)和刘金泰、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和邓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钟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永昕群分别介绍了应县木塔现状结构稳定性评估与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木塔关键构件、连接和子结构受力行为试验研究、木塔局部倾斜部位现状加固方案优化结构试验及相关分析验算,木塔主要构件材性及残余力学性能评估、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加固方案优化等相关情况。 下午,专家咨询环节由李六三院长主持,主要评估目前成果的可信性和可行性,讨论下一步修复方案的原则和方向。与会专家认为,项目团队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与试验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实验条件、材料选用、试验方法方面均有瑕疵,理论和数据的科学性不足以支撑修复加固方案,需要进一步实验和论证。专家组建议以木塔局部加固为重点方向,以恢复木塔自身修复与抵御能力为预期目标,纠正木塔变形、修复损伤节点、改善材料缺陷等核心问题,考虑木结构典型特征(结构、节点等),重点提供木塔二、三层准确的结构变形数据与相关实测图纸,立足现场、保障工程技术措施有效性、适用性、合理性;突出木塔计算模型的预测精度,注重结构加固与防震减灾应急处置分析方法比选与风险评估,试验中应考虑木材损伤、取样位置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强化跨学科、跨专业项目技术与管理团队力量,增加施工经验人员力量,组建相对稳定的专家组,聚焦木结构技术体系的理论认知共识与科学一致性,促进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与修缮专项研究有机结合,尽可能保存历史实物见证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李六三院长总结时强调,一是前期大量工作总体说还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为今后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实验方案的改进必须加快,特别是阐释清楚辅柱和斜撑自重、卸力方向和数值对下层基础的影响,施工工艺如何实现及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三是文研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加快便携式木材探伤设备的研发,解决非接触探伤技术尽快应用到木塔项目。四是文研院与林科院合作加快研究维修木材与原构件材性适配课题,为下一步木塔维修做好材料准备。五是组织老木匠老工匠到应县召开现场会,集中研讨可行性修复方案,解决修复方案落地实施问题。六是文研院要在三十年专家争论的基础上提出负责任的修复方案,具有科学性的修复和应急方案,以及可操作性实施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方案要科学、可行,还要关照各方能够接受,避免前期舆情再度炒作。七是文研院下一步将明确工作方向、目标、原则,科学设置项目选题,开门办院、组建以文研院为核心的项目攻关团队、院校协作团队、专家咨询团队,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清单和时间表。
李六三院长主持 专家组讨论环节
专家组讨论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