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文化遗产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2020-01-07

  为落实2019年9月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外长第三次对话会共识,加强中阿巴三国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2019年12月18日至23日,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文化遗产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外交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办承办,同时得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文博机构的专业支持。
  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专家围绕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理念与保护修复实践主题展开讨论,并专题商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相关事宜。开幕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办主任助理李保全主持,外交部亚洲司一秘张志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办主任刘彦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副局长李建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殷春茂等出席开幕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解冰在致辞中表示,借此论坛契机,期待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围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现实需求分享彼此的工作成果,共商未来合作交流的路线图,为解决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共性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论坛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合作专员李佳怡主持。三方专家代表分享了各自国家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实践做法(具体内容见现场传真部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解冰在论坛闭幕式时指出,此次论坛各位专家嘉宾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做法、感受与心得,彼此启发交流共识,论坛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初衷,成效显著,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解冰书记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诚邀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内的文化遗产领域国内外同行,大力推进文化遗产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共同积极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参加在2020年举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国际论坛。希望今后共同探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践与展望,分享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管理、考古与研究、保护修复与展示利用、博物馆展览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以往亚洲国家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基础与意愿需求,研讨分享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公益基金、联盟和基地等相关倡议方案和宣言,推介项目库储备设想。
  会后,三方与会专家赴吐鲁番高昌、交河故城遗产实地调研。


图 1 李保全主持


图 2 兵团文物局副局长 李建伟


图 3 外交部亚洲司一秘 张志忠


图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办主任刘彦涛


图 5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 解冰


图 6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修复工程主管 M.Ghufran Hanifi


图 7 巴基斯坦国家历史与文学遗产部考古工程师 Rashiq Ahmer


图 8 与会专家合影

现场传真部分


图 9 论坛发言环节主持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李佳怡

  一、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国家行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于冰介绍了《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国家行动》,分享了中国在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的经验,从大遗址的概念、特点、展示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遗址保护迫在眉睫。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大遗址保护,从“十一五”从国家层面启动大遗址保护行动,通过顶层设计将遗址保护与区域社会发展相结合,将遗址本体保护与价值传播相结合,为大遗址保护争取了空间和尊严,得到各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认同。


图 10发言人于冰

  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国际合作交流与实践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解冰书记对院内组织架构、主要职责、业务方向和重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并分享了国际合作的交流与实践。以文研院与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国文物保护修复和考古合作项目为例,提出文化遗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等理念,分享了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的收获与意义。期待中国与阿巴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保护亚洲世界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图 11 发言人解冰

  三、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修复工程主管M.Ghufran Hanifi介绍了过去几十年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阿富汗的博物馆以及其中的藏品遭受到战争的巨大破坏,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战争之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修建与文物修复工作主要在外国基金会的支持下展开,但博物馆的陈设以及修复实验室仍旧缺乏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仪器。同时阿富汗也已经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希望能够与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图 12 发言人M.Ghufran Hanifi

  四、巴基斯坦考古和博物馆司的角色和职能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和国家遗产部考古与博物馆司考古工程师Rashiq Ahmer对部门的职责进行介绍,包括履行考古调查研究、国际合作、争取国际援助、建立维护博物馆、开发考古公园、保护修复文物等职能。他重点介绍了巴基斯坦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印度河流域、铁器时代等不同时代的文明,介绍展示了巴基斯坦的佛教、印度教以及殖民时期的代表性文物。


图 13 发言人Rashiq Ahmer

  五、大足石刻宝顶山小佛湾造像保护前期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副研究馆员张可通过大足石刻宝顶山小佛湾造像保护项目,着重从文物本体价值认知、环境对文物保存的不力影响、监测评估工作、干预程度等方面分享了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他简要介绍了对小佛湾的价值、调查历史干预措施、分析病害机理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成果,下一步将探讨室外保存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以及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修复的长期研究。


图 14 发言人张可

  六、阿富汗概况及文明历史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历史文物修复工程师Mansour Ahmad Azizi从地理位置、人口、货币、语言、旅游等方面分享了阿富汗文化特征,以及贵霜(帝国)时期、佛教时期和伊斯兰教兴盛时期等不同时期的阿富汗文明。阿富汗的文化遗产数百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风化、内战等原因被摧毁破坏,他重点介绍了贵霜帝国时期修建、后被塔利班组织摧毁的阿富汗的世界遗产地-巴米扬大佛。目前文物工作者在不断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修复,目的在于保护文化传承、民族传承。


图 15 发言人Mansour Ahmad Azizi

  七、巴基斯坦伊斯兰堡Rewat Fort的保护、修复、展示、发展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和国家遗产部考古与博物馆司考古保护工作者Muhammad Azeem,指出旅游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给文化遗产带来的挑战。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项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对文物古迹建立信息数据库。巴基斯坦计划对所有历史宗教遗址遗迹进行测绘、普查,按照固定的格式收集数据、开发数据库、建立网站、移动APP等成果,希望能够与中国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务实合作。


图 16 发言人Muhammad Azeem

  八、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为例
  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裴强强对中国土遗址的保护修复展开介绍。他指出,西北地区的建筑遗址保存较为完好,但同时土遗址较为脆弱,易受到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他着重从基础理论、土遗址加固材料研究、PS加固材料研发、保护评估指标与装备、新疆交河故城保护加固效果等方面分享了研究成果,以及基于研究基础,拓展实现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走向潮湿环境等土遗址保护领域。


图 17 发言人裴强强

  九、阿富汗信息文化部考古项目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考古司成员Azizuddin Wafa介绍了阿富汗Parwan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2017年开始,阿富汗对该地区进行考古保护行动,同时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展开合作,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调查佛塔及其周边环境,并绘制地图;随着石质文物、铁质文物、铜制文物、陶制文物不断出土发现,阿富汗对Parwan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将逐渐展开。


图 18 发言人Azizuddin Wafa

  十、新疆大遗址保护成果及历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路霞分享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所申报成功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情况。六处世界遗产包括了属于中心城镇遗迹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和北庭故城,属于宗教遗迹的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属于交通及防御遗迹的克孜尔尕哈烽燧三种不同的特征类型。结合遗产地的真实性、完整性分析,更好地实现日常监测、制定保护措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等行动,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在新疆的不断发展。


图 19 发言人路霞

  十一、阿富汗人民的习俗和传统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艺术文化司编辑主管Mohammad Tahir先生介绍了阿富汗人民的习俗和文化传统。阿富汗作为提倡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的多民族国家,体现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特征。阿富汗位于世界各大文明的重要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他重点介绍了阿富汗的传统节日包括纳吾鲁孜节(新年)、玫瑰节,传统习俗包括各种民族舞蹈、地毯等手工艺品,传统食物,传统服装等,展现了阿富汗的多样文明与精彩文化。


图 20 发言人Mohammad Tah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