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重点工程与项目


  2011-12-13

  第四部分  重点工程与项目

  一、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调查与研究实验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受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委托,我院牵头组织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的前期调查评估和实验研究。截至2009年底,在制订详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千手观音保存现状的调查评估与试验研究,保护工程工艺修复试验和大漆以及传统漆工艺试验研究等工作。
  2010年,完成了针对大足千手观音的彩绘和金箔抢救性加固前期试验,千手观音雕像岩石、金箔、彩绘风化病害破坏机理研究,风化砂岩渗透加固保护材料试验,岩土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贴金工艺研究与修复试验,雕刻岩体稳定性测试与评估进度,千手观音环境监测前期研究等项目子课题的研究,并依照中期目标完成了报告汇总工作。6月29日,通过重庆市文物局组织的中期论证会审议。同时还完成总体工作方案,完善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高清晰图件制作等项工作。针对小面积试验区开展的现场修复试验也取得了良好收效。

  二、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
  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东南大学等6家科研单位的协助下,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初稿),并通过专家评审。
  受山东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委托,我院还承担了大运河遗产山东段、河南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进行深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大运河山东段和河南段保护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

  三、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保护工程
  根据中柬两国政府《中柬两国政府双边合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柬埔寨王国吴哥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柬埔寨王国吴哥文物局关于保护吴哥古迹二期项目的协议》,茶胶寺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式列为援柬二期吴哥古迹保护项目。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我院作为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程的执行机构,承担了茶胶寺保护和修复工程。
  2010年,我院正式提交了茶胶寺八座单体建筑的保护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同时完成了茶胶寺保护工程总体研究报告,并提交吴哥古迹保护协调委员会(ICC)和柬埔寨政府,总体研究报告获得了ICC批准和专家们的较高评价,获得柬埔寨吴哥文物局的施工许可,为下一阶段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0年11月27日,举行了茶胶寺保护工程的开工典礼,柬埔寨王国政府宋安副首相、中国文化部蔡武部长、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出席开工典礼。

  四、“南澳I号”沉船遗址抢救发掘
  我院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南澳I号”考古队,水下中心孙键研究员出任双队长之一。考古队从2010年4月开始,连续进行了近4个月的抢救发掘工作。现初步探明“南澳I号”沉船基本情况,出水文物逾万件,以瓷器为主。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基本告竣,并完成了年度工作报告和2011年发掘方案的撰写工作。


国家文物局顾玉才副局长(左二)检查指导南澳一号发掘工作

  五、福建“半洋礁I号”沉船遗址重点调查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我院会同福建省文物局组织、协调海南、广东、浙江、青岛、国家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和设备,对“半洋礁I号”进行了为期40天的重点调查,克服了恶劣天气及水下能见度差等困难,基本摸清了沉船的埋藏状况,完成了调研工作报告。

  六、应县木塔现状信息系统建设和二期监测
  受山西应县人民政府委托,自2008年起,我院承担了应县木塔整体保养性维修与监测方案设计、应县木塔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应县木塔保养维修工程监理与技术指导等项目。
  2010年,完成了应县木塔现状信息系统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第二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了数据库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整体结构变形监测基准体系建设、二层明层现状三维空间结构精确化激光扫描与绘图、应县木塔风压系数现场实测与分析等内容。同时,对院落积水与台明险情进行了初步勘察,并积极协调应县文物局开展详细勘察和保护设计方面的工作。

  七、花山岩画保护工程
  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委托,我院于2008年9月起承担了花山岩画抢救性保护工程,至2009年底完成了岩画本体保存状况及存在病害调查,岩画粘结加固材料筛选及初步试验等工作。
  2010年,完成了花山岩画第一期抢修保护工程设计,同时开展花山岩画颜料胶结材料分析和颜料层脱落及褪色病害原因、保护材料研发和岩画保护试验及耐老化性能测试、石灰岩质文物注浆材料老化试验和后期材料性能评价等项研究。岩画防风化保护前期研究现场试验工作也已完成。

  八、长城资源调查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自2007年起,我院承担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依照前期准备、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写等步骤有序开展。至2009年底,明长城资源调查和测绘工作基本结束,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调查全面展开。

  2010年,完成了《中国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报告》(初稿),并完成《中国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同时对测绘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形成《明长城资源调查测绘成果数据检查结果》;完成了长城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研制工作,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处理、整合与建库工作;基本完成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完成长城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撰了《世界遗产中国长城•明代卷》图录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声明》(初稿)。

  九、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初审整理与简介编写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2010年,我院承担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初审整理与简介编写工作。至年底,申报材料接收任务基本完成,共接收并整理了4400处申报材料;编制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交接登记表》;开发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审系统软件》,并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标准》起草工作,起草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范本和简介编写要求,并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写起草了3031处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十、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文本编制
  受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委托,我院承担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编制项目。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要求,在文本编制中引入了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积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自然、产业方面的深层动因,揭示了哈尼梯田蕴含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直接而紧密的联系。

  2010年7月完成申遗文本,并获得世界遗产专家与国家文物局较高评价,突出普遍价值的陈述草案在无锡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宣讲,得到了与会专家与领导的认可。

  十一、青海玉树新寨嘉那嘛尼震后抢险维修工程
  青海玉树地震后,我院立即组成了以杨新、永昕群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组赶赴玉树,克服了高原缺氧、生活条件差等困难,仅用不到10天时间完成了新寨嘉那嘛尼的勘察和维修设计构想(包括十三座塔、三座殿和嘛尼堆的勘察设计任务),抢险维修方案已获批准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圆满完成了玉树灾后第一个文物保护工程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绘制;同时完成了《青海省玉树嘉那嘛呢保护规划》文本初稿。

  十二、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文物保护
  受四川省文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七曲山大庙和德阳龙护舍利宝塔抢险加固工程。在编制完抢险维修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赴现场指导。2010年,七曲山大庙的抢险工程与龙护舍利塔保护工程施工接近尾声。同时我院技术人员还完成了梓潼县贞孝节烈总坊本体保护方案设计工作。

  十三、西藏文物保护项目
  受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2007年起,我院承担了《西藏布达拉宫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现场勘察、建筑结构监测的基础上,2010年,完成了《西藏布达拉宫保护规划》文本编制工作。
  此外,还完成了白居寺保护工程设计和哲蚌寺错钦大殿壁画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

  十四、潼南大佛本体保护修复工程
  受潼南县大佛寺景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潼南大佛保护修复工程。自2010年9月25日开工以来,各项工作按照工作计划积极推进。潼南大佛头部(面部和发髻)的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开展,大佛躯干部分保护修复的第一阶段积尘去除和表面清洗工作同时启动。在现场进行的金箔揭取、回贴等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五、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受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委托,我院承担了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项目。截止2010年底,已经顺利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该规划立足于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考古遗址”特性,同时结合一般公园的设计概念和方法,提出了一套以牛河梁考古遗址价值和现状为基础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原则、目标及其策略、方案。

  十六、文物修复培训项目
  2010年,完成专业技术及岗前培训班6个,培训专业方向包括考古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馆藏壁画保护修复、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等,参加培训人员119人。培训期间,在专家与教师的指导下,学员修复文物106件(套)。同时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3次,翻译、编辑、出版著作论文集5册。

  其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二期主要围绕成果转化,与意大利非洲东方研究院合作,于12月6日至14日举办了“科学与修复,物理与化学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提高培训班,18名中意合作一期、二期        (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和意大利驻华大使为培训班学员颁发证书)项目学员参加培训,同时承办了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并正式出版《保护承德-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总体保护规划前期研究》、Casel Brandi《修复理论》(中文版第二版)的编辑出版工作。

  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养计划举办了壁画、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对来自丝路沿线的专业技术人员26人进行培训。学员完成了河北湾漳壁画及河南洛阳唐墓壁画的保护修复、新疆吐鲁番地区考古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等一批文物的保护修复实践工作,并完成了两本修复报告及学术论文的撰写。

  此外,还举办了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和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以及全国新任考古领队岗前培训等。

  十七、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项目
  2009年起,院启动“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项目”,并完成2005年我院接收的特藏珍贵古籍、善本库古籍及古建图纸等文物的整理工作。2010年,重点完成了西域文献整理工作,摸清了院藏敦煌西域文献的家底,并进行识别鉴定和拼缀释读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编纂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西域文献遗珍》一书;完成了院藏善本古籍的甄辨及编目整理工作,辑录完成《院藏善本书目》。同时,整理图纸类档案4831份,整理各类历史资料900余套。同时还完成了地下库房恒温恒湿设备和灭火设备及密集书架的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