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办或承办的重要会议或活动 1. “往昔世界——虚拟重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9月23日至24日,我院与德国考古研究院在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往昔世界——虚拟重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探讨激光扫描、三维复原、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在考古研究、博物馆和遗产保护、管理、展示等领域的应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顾玉才、宋新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李德仁,德国考古研究院院长汉斯-格克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处及国内各地方文物局、科研院所、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刘曙光院长、朱晓东书记、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大会由刘曙光院长、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王睦教授共同主持。宋新潮副局长、李德仁公使、吕章申馆长和汉斯-格克院长作为荣誉嘉宾分别致辞。故宫博物院胡锤研究员、德国考古研究院马库斯-莱因德尔博士及我院范佳翎馆员等多位专家在大会作了专题发言。


2.“丝路新篇——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展” 2010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由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主办,我院与首都博物馆承办的“丝路新篇——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代表Claudio Poet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卡贝丝、中意发展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代表以及各国驻华使馆代表等出席了开幕仪式。此次展览的形式以图片、文字、实物展品和视频展示为主,其中实物展出的文物包括由我院教育培训中心修复完成的10余件(套)珍贵文物,同时还展出了多种用于文物保护的实验室设备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书籍、音像出版物等。

3. “茶胶寺保护技术论坛” 2010年11月24日,我院与联合国教科文吴哥古迹保护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ICC-Angko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代表处共同主办的“茶胶寺保护技术论坛(TA KEO TEMPLE MOUNTAIN WORKING SESSION)”在柬埔寨暹粒市举行。我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总负责人侯卫东担任论坛主席,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总干事莫宁•布什纳吉先生、ICC-Angkor技术总监拉伯莱德先生、专家组专家克洛奇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代表神内照夫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C-Angkor秘书处代表菲利普先生、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管理局、院援柬二期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有关合作单位代表等共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项目组成员温玉清、王林安、葛川、胡源、顾军等分别作了茶胶寺建筑形制复原、考古调查、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岩土工程调查、砂岩风化机理、保护修复技术等专题技术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ICC-Angkor专家对上述技术报告进行综合点评,一致给予我院茶胶寺保护修复系列研究成果较高评价。 论坛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ICC-Angkor专家实地考察了茶胶寺,对我院承担的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进行指导与评估。
4.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11月24日至26日,由我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庆市文物局联合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承办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埃及、韩国等九国八十余位水下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Ulrike Guerin、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小军、重庆市文物局局长汪俊、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等出席了研讨会。单霁翔局长在会上作了《从水下考古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发言。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中,中外专家学者分别就水下考古、出水文物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一致通过发表了《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建议》。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与学者还实地考察了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部分外方专家还专程赴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调研。 5.“纸之路——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12月6日至8日我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日本国宝修复装潢师联盟、韩国装潢研究会和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共同协办的“纸之路——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办,来自朝鲜、韩国、日本、蒙古、英国、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的180余名代表参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与朱晓东书记在开幕式致辞。 研讨会的主题为“丝绸之路纸张研究与保护”和“传统造纸技术保护和传承”,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和朝鲜等国的十八名学者进行了演讲,交流了各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保护实践体会,其中我院詹长法研究员代表中方综合发言,王珊馆员作专题发言。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丝绸之路’出土纸质文物展”,展示了天水放马滩西汉纸、敦煌马圈湾的汉代纸、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纸等珍贵纸质文物。
二、 参加的重要会议

1. “亚洲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东亚地区的文化遗产” 2010年3月2日至10日,应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邀请,马清林副院长及王金华、李春玲、张晓彤、张治国等一行赴日本东京参加了 “亚洲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东亚地区的文化遗产”国际会议。马清林副院长在会上重点介绍了我院机构职能、研究成果及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王金华、李春玲、张晓彤等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2. “第二届中日韩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会议”

2010年9月2日至5日,高级工程师沈阳、副研究员温玉清、副研究员刘江等组成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二届中日韩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围绕“古代建筑研究与复原”主题,分别针对“建筑遗址的复原问题”、“考古遗址与古代建筑复原研究”、“建筑遗构与古代建筑复原研究”等三项专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学术交流,并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
3. “第17届吴哥古迹保护全体年会”

2010年11月25日,院援柬二期项目组全体成员应邀出席第17届吴哥古迹保护全体年会,分别就我院承担的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及茶胶寺保护技术论坛的情况,与各方专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三、 重要来访 3月25日,伦敦西斯敏大学Westminster教授来院作公共考古学讲座。 4月13日,德国Innowep GmbH.公司董事长Ing Wolfgang P. Weinhold教授来院作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便携式形貌仪与实验的系统在欧洲文物保护行业应用。


4月20日,欧盟-中国文化交流机构、比利时公共考古与遗址阐释中心(Ename)专家代表Willem Derde来院考察,就现代人类社会中的遗址阐释和历史村落保护展示等方向合作研究进行商谈。Willem Derd e简要介绍了比利时公共考古与遗址阐释中心(Ename)的起源、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及近几年的一些成功项目实例;侯卫东副院长对我国一些古村落的遗产保护工作做了简要介绍,同时表明了我院的合作意愿。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参加了研讨。
6月12日,法国行政法院成员、法国国家文物中心主席伊莎贝尔•乐梅斯勒女士受邀来院作《法国遗产的保护与公众开放:法国国家文物中心的经验》学术报告。


8月9日,加拿大LAVAL大学木结构研究中心Alexander Salenikovich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重点介绍LAVAL大学木结构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在木结构连接方面的研究成果。 11月25日,德国国家博物馆Rathgen研究室主任Stefan Simon博士在院作《20世纪现代材料劣化研究》学术报告。

四、 重要出访 1、考察希腊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 2010年1月26日至2月5日,受希腊文化部邀请,张谨副研究员随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考古处处长闫亚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等赴希腊考察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并访问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新卫城博物馆等科研机构,并就两国的考古遗址保护与管理状况进行了交流与座谈。张谨同志结合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作了专题发言。

2. “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第一次大极殿修复竣工纪念庆典仪式及庆祝会” 应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邀请,刘曙光院长与查群高级工程师于2010年4月21日至24日赴日本参加“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第一次大极殿修复竣工纪念庆典仪式及庆祝会”等相关活动。 会议期间,刘曙光院长一行参观了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大遣唐使”展览、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附属博物馆展出的“大唐皇帝陵”展,考察了飞鸟资料馆。4月22日,参加了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资料馆的开幕仪式。4月23日,刘曙光院长作为受邀外国嘉宾,出席了第一次大极殿修复竣工纪念庆典仪式,日本天皇太子以及国土厅、文部省的部分政要、国会议员和前首相森喜朗等参加了庆典仪式。


在这次访问中,刘曙光院长与日方非正式地就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领域等设想进行了沟通,双方就文物保护理念、方法和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3、 考察蒙古国文化遗产保护 2010年8月15日至20日,受蒙古国文物保护中心邀请,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与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姚丞、故宫博物院张克贵等赴蒙古国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4、考察韩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应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邀请,2010年10月8日至13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范伊然随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闫亚林、办公室预算处处长陈红、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等赴韩国考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参观访问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等,并实地考察了正在进行发掘的马岛2号沉船遗址发掘现场,以及在马岛新建的出水文物保护基地。同时与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进行了座谈,就中韩两国水下文化遗产现状、保护管理方式及韩国正在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工作船的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
5、调研意大利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2010年12月5日至12月12日,柴晓明副院长、孙键、丁见祥和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岳国强研究员等赴意大利考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重点访问了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关专业机构,就意大利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用工作船、GIS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管理中的应用、意大利出水古船的研究与展示、意大利水下考古的概况和相关组织管理方式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此外,高级工程师王林安为日本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2010年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国际人才培训班”授课“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肖东副研究员参加了“低碳城市与建筑”2010年首届中英高端论坛和“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