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学术会议及交流

(一)出席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 2010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柴晓明副院长向大会汇报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9年度工作概况和2010年度工作安排,并介绍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讨论稿)”编制要点。
(二)共同举办中国古代建筑经典模型展

2010年6月11日,为庆祝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我院与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建筑经典模型展”在北大红楼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原顾问谢辰生、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许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以及各直属单位的领导、北京建筑设计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院部分老领导、老专家、在职职工以及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干部职工、有关新闻单位6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宋新潮副局长为开幕式致辞,刘曙光院长介绍了筹展等情况。此次展出的古建筑模型均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北京古代建筑修整所老专家和老工匠的精心之作。
(三)共同举办“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第12次国际研讨会”

2010年7月,由我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第12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张谨、冯铁宏、王晶、肖东等人提交的论文被收录。
(四)出席“第二届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

2010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朱晓东书记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从文化遗产保护需求、战略重点、主要任务、科研院所改革、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实施与管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总结了我院“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设想与建议。
(五)共同举办“纪念中国建筑宗师李诫逝世90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0年11月,我院与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建筑风格艺术专业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局承办的“纪念中国建筑宗师李诫逝世900周年学术研讨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李战崎助理、高级工程师肖东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李诫及其《营造法式》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国建筑史的贡献,以及进一步提高我国古建筑保护研究水平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汇集学术论文数十篇,崔勇研究员提交了论文《“营造法式”中的建筑美学思想》。21日,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在李诫墓园举行了拜谒仪式,向李诫墓碑敬献花篮。随后,在郑州市管城区商韵园举行了李诫故里碑揭碑仪式。 (六)共同举办“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0年11月,我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举办了“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重点高校、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参加。会议主要围绕中国城市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与研究、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与保护案例研究、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工业文化景观及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规划与建筑设计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学术委员会,并向各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我院王晶同志被聘为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兼副秘书长。会后,与会代表对798和751工厂中的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调研。 (七)出席“华光礁I号”出水文物保护及木船构件脱盐保护方案专家咨询会

2010年11月21日,“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铁器保护修复及木船构件脱盐保护方案”专家咨询会在海南省博物馆召开,马清林副院长等出席会议。与会专家考察了“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船板和铁器的保存和保护现状,听取了“华光礁I号”出水文物前期保护研究工作及“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铁器保护修复及木船构件脱盐保护方案”总体情况汇报。专家们一致认为船板的保护难度最大,并对海南省博物馆和保护方案编制组提出具体建议。 (八)共同举办西南少数民族山地聚落学术研讨会

201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我院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主办的“西南少数民族山地聚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出席研讨会。柴晓明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冯铁宏、范佳翎等在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 二、其他学术交流情况 永昕群高级工程师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分会成立大会、2010年紫禁城学会年会,并发表《避暑山庄山区园林遗址保护刍议》会议论文提要;杨新研究员参加东南大学主办“方法、设计、施工——中意合作辽塔修缮设计国际研讨会”,作了“古塔维修与保护理念”的发言;杨新研究员在成都参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所主办“中日文物建筑抗震技术研讨会”,作了题为“玉树抗震抢险维修工程设计相关问题”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