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事记


  2011-12-13

  1月
  8日,柴晓明副院长主持召开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23日至24日,协助国家文物局整理申报“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251镇、村)资料,形成工作报告;并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入选名单。
  26日,顾玉才院长、柴晓明副院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卡贝丝、杜晓帆商谈召开水下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事宜。
  27日,柴晓明副院长与范伊然、孙键、张瑞等同志赴广东,与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南澳I号”水下考古工作初步确定合作框架。
  本月,赤峰二道井子遗址临时保护棚完工。
  2月
  1日,完成院藏图书资料回迁工作。
  召开“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研究项目”及“应县木塔保护项目”工作总结会。
  2日,召开《中国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总报告)编写研讨会,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4日至6日,顾玉才院长及范伊然、孙键等同志陪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赴海南和广东,在南澳工地现场调研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日,举办公文处理培训班,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刘浩作了专题报告,朱晓东书记出席,各部门、机构负责人和业务秘书参加培训。
  22日,召开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专题讨论会。
  22日至23日,召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考古处处长闫亚林、预算处处长陈红、顾玉才院长、柴晓明副院长等出席。
  本月,“花山岩画第一期临时性抢救保护工程”竣工;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元阳哈尼梯田与其他梯田类文化景观之比较研究”、“基于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认定的哈尼族农业传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等立项。
  3月
  1日至7月30日,举办“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来自北京、重庆、河南等13省(市、自治区)的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2日,组织召开“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工作会议”,讨论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编制。
  2日至10日,马清林副院长、王金华、张治国、张晓彤、李春玲等同志前往日本参加亚洲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东亚地区的文化遗产”。
  5日至4月30日,温玉清同志赴意大利参加ICCROM建筑遗产保护培训。
  7日至9日,召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第二次研讨会,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闫亚林、预算处处长陈红、柴晓明副院长及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峻、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等出席。
  9日,召开“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工作会议,研究了周萨神庙工程报告和茶胶寺总体保护方案,确定了编写思路及参加6月份ICC会议的人员及汇报内容。
  16日,与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审系统需求调查与研讨会”。
  17日,召开“大运河遗产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会,讨论规划编制的内容、方式及分工。
  19日至25日,付永海同志随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赴日本神户参加“国际灾害传承论坛”。
  24日,出席国家文物局 “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十二五规划讨论会”,我院承担了《重要古村落民居保护项目十二五规划》及《乡土建筑不可移动文物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5日,纽克斯尔大学艺术与文化学院院长Peter Stone教授来院访问。
  29日,召开“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作会议,对茶胶寺维修设计、岩土勘察、科技保护、考古、监测等进行分工,并确定完成时限。
  30日至31日,协助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朱晓东书记、柴晓明副院长等出席会议。
  本月,完成“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最终方案报审图、广西桂林靖江王陵(温裕王陵、昭和王陵)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方案设计;完成院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工作;
  2007-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古代建筑彩画材料成分分析与保护研究/油满的分析及其在彩画保护中的应用”、“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琉璃构件图像化研究”、“城市建成区考古遗址保护性展示设计策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与发展之政策研究”、“长城资源分布与走向的遥感判别方法研究”、“凌家滩遗址及其周边环境调查勘探研究”、“秦汉简帛埋藏的考古学观察”等8项通过结题验收。
  4月
  9日,“南澳I号”明代沉船抢救性发掘开始,该项目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组建的“南澳I号”考古队承担,来自国家博物馆、海南、福建、浙江、天津以及广东省等地水下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参与。
  9日至11日,张谨、赵云、冯铁宏、范佳翎等同志赴无锡参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并作了“关于农业类文化景观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思考——以哈尼梯田为例”的专题汇报。
  12日下午,召开全院大会,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大会并讲话,刘曙光同志正式就任院长、党委副书记。
  13日,刘曙光院长接待德国考古研究院北京办事处王睦教授一行,就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事宜达成共识。
  德国Innowep GmbH.公司董事长、TU Bergakademie客座教授Ing Wolfgang P. Weinhold来我院介绍“便携式形貌仪与实验的系统在欧洲文物保护行业应用”。
  14日至24日,范伊然、林果同志搭乘国家海洋局海监执法巡航船,前往南沙群岛实地考察,并代表文博界向海底投掷象征我国主权的石碑。
  15日,召开《中国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编写研讨会,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16日,刘曙光院长与洛阳市文物局郭引强局长、余杰副局长洽谈洛阳隋唐城遗址村镇迁建规划、玻璃厂隋唐遗址博物馆相关事宜。
  18日,全院职工参加国家文物局系统第六届职工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20日,举办中欧历史村落保护与展示交流会,会议由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主持,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并与欧盟-中国文化交流机构专家代表Willem Derde洽商、研讨合作开展“中欧历史村落保护与展示项目”。
  21日至24日,刘曙光院长、查群同志出访日本,参加“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第一次大极殿修复竣工纪念庆典仪式及庆祝会”。
  23日,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编著(译)的《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分别获“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
  23日至26日,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主持召开大运河全段规划工作会议,讨论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文本及图纸编制问题。
  26日至27日,柴晓明副院长与张谨、冯铁宏等同志前往海口洽商协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
  28日,召开2010年预算执行工作专题会议,刘曙光院长、朱晓东书记、马清林副院长、李战崎助理,以及各部门、机构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30日,完成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方案初步设计。
  本月,完成《湖北省恩施建始直立人遗址保护工程设计》;“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高句丽墓葬环境监测”、“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高句丽墓室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等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通过中期评审。
  与意大利专家合作完成利玛窦墓地现场勘查测绘、病害分析及保护修复实验前期研究工作。
  5月
  4日至7日,组织召开“长城十二五规划”编写讨论会。
  6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朱郑洲处长来我院与柴晓明副院长及张谨同志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中心”的投资渠道、项目产权等问题进行讨论,初步拟定工作方案。
  6日至7日,召开“中国大运河十二五规划研讨会”。
  12日,杨新、永昕群、查群、刘江、于志飞等同志飞赴青海玉树新寨嘉那嘛尼现场参加国家文物局玉树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启动仪式,随后开展现场勘察与设计,并在7天内完成抢险方案。
  14日,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处领导来我院听取“指南针计划”专项门户网站建设项目工作汇报。
  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一行赴安阳考察曹操墓。
  20日至21日,柴晓明副院长陪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一行赴“南澳I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23日至6月8日,在湖北荆州举办全国新任考古领队岗前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45名新任考古领队参加培训。
  25日,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审系统”研发工作。
  25日至30日,刘曙光院长、马清林副院长赴“南澳Ⅰ号”沉船考古发掘现场指导工作。
  27日,召开“成都江南馆街遗址保护与展示研讨会”,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28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一行就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来院专题调研。
  31日,完成哈尼梯田申遗文本初稿和《牛河梁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规划》初稿。
  本月,完成羌族博物馆建筑工程室内概念性设计工作及模型搭建工作、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建筑工程方案图纸设计工作、偃师商城宫殿遗址展示工程现场交底、验槽工作、南越国宫署遗址展示工程遗址及展示厅内部展示标识系统设计工作、《曲阜(邹城)片区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博物馆藏品风险分析》、《史迹整备手册》之《计划篇》、《事例篇》翻译、校对工作;《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三维信息留存与虚拟修复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文物库房专用设备购置项目”及地下库房密集书架的安装。

  6月
  2日,柴晓明副院长与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玉伟商谈“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事宜。
  5日至8日,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现场考察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工地。
  8日,与广东省文物局在广州签署“南澳I号”项目合作协议,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出席签字仪式。
  8日至9日,联合国柬埔寨吴哥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技术年会在暹粒召开,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与顾军、温玉清同志参加会议,并就茶胶寺保护工程前期工作成果做了专题发言。
  10日,起草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对口支援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书》。
  11日,为庆祝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与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建筑经典模型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刘曙光院长等出席。
  总参作战部海军作战局局长马鲁平大校、王雄参谋长一行来我院参观考察。
  12日,举办2010年度文化遗产日学术讲座“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法国行政法院成员、法国国家文物中心主席伊莎贝尔•乐梅斯勒女士作《法国遗产的保护与公众开放:法国国家文物中心的经验》讲演。
  18日,召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专题汇报会,朱晓东书记、马清林副院长、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听取汇报。
  21日,召开首次岗位聘用工作动员大会。院领导刘曙光、朱晓东、马清林、柴晓明、侯卫东及112名在编、在岗干部、职工参加了动员大会。
  29日,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程武彦在北京主持召开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中期修复试验技术方案及修复加固材料评价和贴金层漆工艺中期修复试验技术方案专家评审会。专家一致同意按我院编制的方案进行中期修复试验。
  本月,“利马窦墓园保护修复方案”通过由北京市行政学院组织的专家论证。
  2009年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11项)通过中期评审;2010年第二批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新疆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长城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研究”、“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等8项课题立项。
  7月
  1日,刘曙光院长与意大利罗马修复中心专家在我院就利马窦墓园保护修复工程的资金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
  2日,召开院“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刘曙光院长作了主旨发言,朱晓东书记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马清林副院长、柴晓明副院长,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李战崎助理出席会议,各部门、机构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2日至4日,朱晓东书记率院中层干部赴南澳一号考古发掘工地参观学习。
  7日,基本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审系统”软件研发工作。
  13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政策研究处处长陈培军等到我院专题座谈《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及“十二五”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出席座谈会。
  13日至15日,柴晓明副院长出席“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并致辞,王晶同志就“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作了主题发言。
  14日至16日,组织71名党员和干部职工赴吉林省集安市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党日活动。
  18日,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
  20日,“南澳Ⅰ号”第一阶段抢救性发掘工作结束,总计发现16道隔舱板和15个隔舱,出水各类文物1万余件。
  29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建设工程奠基典礼”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滨海新城举行,刘曙光院长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佳强签署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博物馆司司长段勇、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等出席。
  朱晓东书记主持召开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柴晓明副院长、院信息化工作小组成员及各部门、机构信息员参加了会议。
  本月,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洛阳龙门石窟潜溪寺岩体构造及渗水机理研究”(张兵峰)、“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王乐乐)结项;《重庆大足石刻大佛湾窟檐岩体抢救性加固设计》(张兵峰)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8月
  6日,完成“成都江南馆街遗址展示工程”方案。
  8日至20日,王晶同志赴芬兰参加2010年国际工业遗产联合会“工业遗产再利用”国际会议。
  9日,加拿大LAVAL大学木结构研究中心Alexander Salenikovich教授来我院交流,并介绍其中心基本情况及在木结构连接方面的研究成果。
  9日至11日,召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专家讨论会。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政策研究处处长陈培军出席,柴晓明副院长主持会议。
  1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会见印尼文化部部长、印尼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司司长,就中印进一步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事项进行磋商。刘曙光院长、范伊然陪同会见。
  12日,朱晓东书记、范伊然、孙键等同志赴邯郸718研究所,调研水下文化遗产监控项目。
  13日至18日,由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主办,局团委与我院共同组织承办了“心手相连 情系武山”实践活动。
  15日至29日,张可同志赴泰国曼谷参加ICCROM、SPAFA联合举办的“保护、交流、共享研讨班”。
  16日,召开“长城资源信息系统检查验收沟通会”,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16日至12月17日,举办“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养计划”壁画、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向培训班,来自丝路沿线的专业技术人员26人接受培训。
  17日,与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召开漳州“半洋礁一号”调查协调会,并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柴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
  25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奥帆基地举行。刘曙光院长、郑安新局长签署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合作框架协议书,柴晓明副院长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刘昌文签署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谢治秀,青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王伟、青岛市政府副市长王广正等出席。
  30日,召开2010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明康,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司司长侯菊坤,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到会指导,院领导班子成员刘曙光、朱晓东、马清林、柴晓明、侯卫东、李战崎参加会议。
  召开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专题讨论会。
  31日,召开第一次工程项目专题会议,研究拟承接的《重庆潼南大佛修复工程项目》等9个项目,院领导朱晓东、马清林、柴晓明、侯卫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本月,完成宁夏银川文物管理处委托的清代道光款诰命书、金头饰件修复工作,并通过验收。
  柴晓明副院长、范伊然、孙键、丁见祥等同志到上海船舶研究所、武汉710所、武昌造船厂调研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用船事宜,与各单位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9月
  1日,根据中央组织部的通知,刘曙光院长参加中共中央党校第2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至2011年元月)。
  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主持召开“援柬二期茶胶寺保护工程专题会议”,明确由建筑所负责茶胶寺建筑体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图、信息库建设、安全评估及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2日至5日,刘江、沈阳、温玉清等同志赴日本参加“中日韩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6日,柴晓明副院长与中船重工总裁助理杜寒冰商谈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监控事宜。
  8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用船可行性预研究暨南沙课题与南沙调查研讨会”在北京青蓝大厦召开。
  10日,召开团支部委员会选举大会,大会投票选举了新一届团支部委员会。朱晓东书记、马清林副院长出席会议,刘曙光院长与新当选的团支部成员座谈。
  1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率局办公室和预算财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来院指导预算执行工作。
  16日,柴晓明副院长、范伊然等同志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杜晓帆、陈凯娜,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程武彦,以及重庆三峡博物馆、白鹤梁博物馆等单位代表商议“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相关事宜。
  18日,朱晓东书记出席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第一期抢修保护工程设计专家评审会。
  19日,召开“大遗址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专家咨询会”,朱晓东书记、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出席会议。
  朱晓东书记、柴晓明副院长出席“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专家咨询会”。
  23日至24日,与德国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往昔世界-虚拟重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德国、瑞士及国内的50余名代表与会。
  24日,召开院“十二五”规划专题座谈会,院领导刘曙光、朱晓东、马清林、柴晓明、李战崎出席会议,各部门负责人、中青年科研人员、院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参加座谈。
  25日,“潼南大佛本体保护修复工程”开工。
  柴晓明副院长、孙键、周春水等同志赴福建漳州,与福建省文物局达成协议,合作开展漳州半洋礁水下考古重点调查。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水下考古队,赴漳州“半洋礁一号”沉船遗址现场调查。
  本月,“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本体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专家评审;牛河梁博物馆施工交底;制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10月
  8日至13日,范伊然随同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闫亚林、预算处处长陈红,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魏俊等赴韩国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业务调研。
  9日至10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我院承办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朱晓东书记、柴晓明副院长参加会议。柴晓明副院长代表规划编制项目组做了编制工作说明。
  11日至13日,协助国家文物局举办“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会”。
  12日,举办《大足石刻千手观保护——三维信息留存与虚拟修复》中期修复试验工作汇报会。
  16日至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在南宁组织召开花山岩画抢救性保护工程专家论证会,我院承担的《花山岩画第一期抢救修复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18日至23日,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及永昕群同志参加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工作组赴莫斯科踏勘中共六大会址,并编写报告及工作计划。
  20日,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基于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认定的哈尼族农业传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公众考古学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和管理研究”、“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元阳哈尼梯田及其他梯田类文化景观之比较研究”结项。
  24日至11月25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拔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许超与海南省博物馆韩飞参加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的秋季赴南沙科考活动。
  25日,由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我院和首都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丝路新篇——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7日,召开第二次工程项目专题会议,对拟承接的“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彩画、壁画保护方案设计前期勘测研究”等16个项目进行研究,朱晓东书记、马清林副院长、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
  27日至29日,柴晓明副院长出席“2010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监控试点座谈会”,调研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监控工作,并赴漳州“半洋礁一号”遗址考察。
  本月,协助国家文物局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
  11月
  4日,举行第三届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院领导朱晓东、马清林、柴晓明、侯卫东出席会议,在院职工84人参加了大会。
  5日至7日, “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柴晓明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日,漳州“半洋礁一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结束。
  10日至14日,陈青同志赴韩国参加“艺苑艺术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十周年研讨会”。
  11日至12日,院党委组织召开了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暨院“十二五”规划座谈会,院青年职工、部门机构及各党支部负责人30余人参加,朱晓东书记主持会议。
  12日,召开“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中期修复试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来自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足艺术博物馆等单位领导及专家参加会议,柴晓明副院长主持会议。
  15日,法国远东学院克里斯托弗•鲍狄埃博士来访。
  16日,举办“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会议”。
  18日至19日,朱晓东书记赴成都参加“2010年度大遗址保护会议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
  21日,“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铁器保护修复及木船构件脱盐保护方案”专家咨询会在海南省博物馆召开,马清林副院长出席会议。
  22日,召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编写工作研讨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单位代表和专家参加。
  22日,柴晓明副院长、范伊然出席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海洋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3日,启动院藏68000余册中文图书、12000余册中外期刊、外文图书等上架工作。
  23日至24日,张谨、赵云、范佳翎等同志参加了 “文化景观与美”国际学术研讨会,张谨同志做了主题发言。
  24日,刘曙光院长赴重庆潼南大佛工作现场慰问并指导工作。
  由我院与联合国教科文吴哥古迹保护协调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代表处共同举办的“茶胶寺保护技术论坛”在柬埔寨暹粒市举办,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任主席,院“援柬二期”项目组及合作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加。
  24日至26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庆市文物局联合主办“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埃及、韩国等国80余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出席会议。刘曙光院长、柴晓明副院长及詹长法、范伊然等同志参加会议。
  25日,“第17届吴哥古迹保护全体年会”在柬埔寨暹粒市召开,院“援柬二期”项目组全体成员应邀出席,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通报了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的最新进展以及“茶胶寺保护技术论坛”情况。
  德国国家博物馆Rathgen研究室主任Stefan Simon博士在我院做题为《20世纪现代材料劣化研究》的学术报告,马清林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26日,朱晓东书记主持召开院第三次工程项目专题会议,对拟承接的“沧州铁狮子文物保护规划”等2个项目进行研究,马清林副院长、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开工仪式”在柬埔寨暹粒市举行,柬埔寨政府副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宋安、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潘广学等领导参加仪式并为工程开工剪彩。
  29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董璁、郦大方来院与柴晓明副院长商谈联合举办“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研讨会”事宜。
  本月,完成《“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初稿);发布《图书资料管理和使用暂行规定》、《图书资料有偿复制服务暂行规定》;编辑出版《文物科技研究》(第七辑)。
  12月
  1日,柴晓明副院长率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程拜访国家海洋局科技司。
  2日,召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编写工作会议”,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
  5日至12日,柴晓明副院长、孙键、丁见祥同志赴意大利考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访了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及水下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机构。
  6日至8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纸之路——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朝鲜、韩国、日本、蒙古、英国、美国以及中国香港18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
  6日至14日,与意大利非洲东方研究院联合举办“科学与修复,物理与化学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提高培训班。
  7日,召开“《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初稿)》专家征求意见会”,国土资源部等5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7家参编单位代表参加。
  13日,第二届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召开,朱晓东书记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14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及意大利新任驻华大使严农祺来院参观、会谈,并出席“科学与修复,物理与化学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培训班结业典礼。
  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听取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度工作汇报,朱晓东书记、柴晓明副院长等参加。
  完成了3031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单位简介编写工作,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2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院主持召开局长现场办公会,童明康副局长及办公室副主任李游、政策法规司司长李耀申、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博物馆司司长段勇、副司长罗静、人事司副司长黄元、周明、服务中心主任罗伯健等参加会议。刘曙光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汇报工作。
  21日,朱晓东书记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单霁翔局长和童明康副局长在12月20日局长现场办公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柴晓明副院长、侯卫东副院长、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及研究馆员参加会议。
  24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永昕群)与“赤峰辽陵及奉陵邑文物保护规划”(永昕群)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
  28日,颁布实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管理流程部分)》。
  本月,院藏南宋拓王羲之和欧阳询等书《晋唐小楷四种》、南宋拓王羲之书《十七帖》、明拓《史晨前后碑》、明拓《礼器碑》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完成院藏5-14世纪的西域文献残片235件的整理工作;整理图纸类档案4831份、各类历史资料900余套。
  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战国秦汉时期人工合成颜料研究”、“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古代砖砌墙体砌筑材料研究”、“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结题,“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完成,“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博物馆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已提交结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