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


  2011-12-13

一、综述
  2012 年,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整合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了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及《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年度研究报告》(2012)编制、文物保护法相关研究、长城保护工程管理、援外考古工作以及古文献研究等重大课题项目,并开展了各项文化与公益活动,逐步形成了业务发展的特色。
二、重点工作
(一)综合研究

  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于2011年10 月立项,首席专家为柴晓明研究员。2012 年,课题组精心组织、稳步扎实推进各项研究工作。课题组多次组织召开讨论会,调整和改善课题研究总体结构,讨论并细化子课题研究计划,沟通与交流研究进展,商讨和部署课题下一步研究工作;组织完成了基础资料和数据需求的调查与梳理,进行了大遗址保护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共享,以及全国大遗址基础数据的采集、汇总与录入;设计完成了大遗址基础数据采集表和数据库框架结构,并委托国信司南开发了大遗址数据采集软件;邀请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专家三次来华开展合作研究;组织撰写完成与课题配套的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预研究》的结项报告,开启了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大遗址保护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工作。
  此外,课题组启动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调研工作,组织成员对隋唐洛阳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在现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派专人赴牛河梁遗址参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园筹备工作;赴良渚遗址进行初步调研。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参与、深入了解和体验大遗址保护工作,进一步探讨现场调研工作的有效模式与方法,真正实现对大遗址保护行动的跟踪研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课题组初步完成了隋唐洛阳城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两个案例的调研报告。
(二)政策、法规、理论研究
  1.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研究报告》(2012)编制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研究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梳理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基本脉络,客观反映工作业绩和走向,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分析,提出策略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和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文物博物馆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在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的具体指导下,《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研究报告》(2012)围绕2012 年度文物博物馆工作的热点、焦点和亮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在充分展示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柴晓明书记在牛河梁遗址调研
  2. 文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调研
  2012 年,本课题组编辑出版了《中国文物法制研究报告》,组织召开了《文物保护法》专家研讨会,并参与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 周年暨修订10 周年座谈会的筹备工作。
  3.《文物保护法》法律协调问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于2012 年赴天津市、安徽省合肥市、黄山市、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开平市、福建省武夷山市开展调研工作,召开研讨会并进行实地调研。同年,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两篇,并与合作单位完成课题报告《< 文物保护法> 法律协调问题国际经验研究》。
(三)文物考古研究
  1. 长城保护工程管理

  (1)完成长城认定工作
  国家文物局委托我院长城项目组开展长城认定材料的审核工作。长城项目组组织有关专家对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43721 条调查数据进行了逐一、反复的核对、汇总和统计,对其中的重大问题均组织专题论证及现场调研,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各地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补充、修改。此次长城认定工作取得丰富工作成果,包括起草国家文物局对15 个省市区的长城认定批复文件及长城认定表,建设长城认定数据库,印制《长城认定资料手册》(含长城认定工作报告及长城认定统计数据)。
  (2)协办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发布活动
  2012 年6 月5 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长城长,中华魂”长城保护宣传暨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发布活动在居庸关举行。长城项目组搜集各省调查重要成果,协助制作宣传片、宣传册,并协助现场专家、领导、各省代表的接待工作。
  (3)加强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总结与宣传
  为做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社会宣传,长城项目组策划、编辑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文集》,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主持编纂了2012 年6 月6 日《中国文物报》的长城认定工作专版。
  (4)《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专题数据生产与长度量测》项目结项
  2012 年4 月组织了项目验收专家评审会。通过听取、审阅结项报告,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完成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表面长度及投影长度量算、长城资源分布图编制,符合要求,同意通过合同验收,建议适时启动项目成果分析与应用工作。
  (5)开展长城保护工程专题调研
  项目组通过对长城重点段落和保护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专题研究,对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近年来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梳理。起草了《关于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和《长城“四有”工作指导意见》,并提交“十二五”期间长城保护维修重点段落建议清单。为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厘清长城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制定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6)参加全国政协“长城保护情况”专题调研
  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派人参加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组长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长城保护情况”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进行调研,并参与完成了《关于长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长城保护工作的九点建议。
  2. 明长城报告编写
  2012 年,编写组按照大纲编写要求,积极开展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报告的编写工作。已完成明长城历史文献及研究简史综述,长城墙体构成部分京、津、冀、甘、青地区的文字及图纸绘制,明长城防御体系相关遗存部分烽火台全部资料整理、类型划分及分布图的制作,以及相关遗存、遗物与题记部分的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四)古文献研究
  1. 出版《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
  本书作为“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项目的成果集,图文并茂地反映新疆博物馆在2009 年征集的一批纸质文书,包括高昌国及唐代汉语文书、近代汉语文书、8 - 9 世纪胡语(于阗、梵文、粟特)文书以及近代维吾尔语文书共约117 组。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组研究文章及一篇对该批纸质文物的科技检测报告。本书于2012年年底由中华书局出版。
  2. 出版《肩水金关汉简》(第二卷)
  《肩水金关汉简》一书,是我院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简帛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计划出版6 卷,18 大本。2011 年已出版了第一卷。2012 年,古文献研究室组织十余名专家学者对金关简进行集体校读,并派专人赴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社,对第二卷包含的2600 枚简牍的图版和释文进行核校。本书于2012 年年底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
  3. 出版《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一辑)
  《出土文献研究》是古文献研究室在国内学术界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学术期刊,2012 年底出版了第十一辑。本辑刊物一如既往关注学术前沿热点,邀请清华大学李学勤等名家就清华简撰写一组研究文章,同时邀请岳麓书院专家对所藏岳麓秦简撰写了首发性的专题研究文章,并配有精美图片。本辑《出土文献研究》共收录国内三十余名家的文章,总字数为400 千字。
  4. 开展“长沙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预研究”
  2010 年6 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地下一口古井中发现了大批简牍,有竹简和木简两类,总数近万枚。其中木简质地较好,上面字迹清晰规整,内容丰富,初步推测是当时的官方文书档案,可填补这一时期简牍史料的空白,对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2011 年6 月,我院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以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四家单位共同签署了该批简牍的合作整理协议,本课题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实施的。目前已清洗和拍照(红外和彩色)简牍2600 余枚,释文100 余枚。通过以上工作,课题组基本摸清了五一广场东汉简的数量、内容,并明确了以后工作的重点和方法。
三、其他
  1. 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念辨析与分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哲学特性、时空特性、文化特性和经济特性,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与价值要素,文化遗产资源的形态与再生产过程,文化遗产资源的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国外、国内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案例分析等。
  2. 文物术语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文物领域概念体系、文物术语的使用范围及界定标准进行研究,提出术语标准化基本原则和编制方法,为建立文物领域的术语体系奠定基础。
  3.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技术标准分类研究
  本课题对我国已经发表的和正在编制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技术标准进行分类研究。
  4. 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预研究
  本课题为《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及理论储备。
  5. 长城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综合研究
  本课题对长城历史文献方志、历年来文物考古调查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完成了《长城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汇编》和《长城历史文献集考古资料研究报告》。
  6. 大运河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南运河和淮扬运河为例
  本课题通过对南运河和淮阳运河的现状调研,对我国大运河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提出工作构想。
  7.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研究
  本课题是为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所进行的基础性研究。